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追念張鴻明老師紀念文 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施炳華


※※※※※※※※※※※※※※※※※※※※※※※※※※※※※※※※※※
張鴻明老師𤆬tshua7)我入去南管世界,予我學南管三年就有信心寫升教授論文《荔鏡記音樂與語言之研究》(1566年的閩南南戲《荔鏡記》的曲牌就是南管音樂),閣建置網站「台灣說唱數位典藏」紹介《荔鏡記》佮南管音樂。伊是我這世人永遠感念的人。

張鴻明,福建同安人,1920年出世,佇廈門大漢,老爸、阿叔攏是南管曲師。六歲開始學南管,民國三十六年來台探親,因為戰亂就留佇台灣。後來佇台南空軍基地做兵,閒時定定去各南管館閣唱奏,人叫伊「空軍張」。民國四十八年正式加入南聲社,52歲退伍。廣先(吳道宏名廣,人稱「廣先」)佇民國六十年過身,張鴻明成做南聲社的第三任館先生,一直到2013年過身。伊嘛佇民國六十四年擔任振聲社的館先生。1995年,去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任教,每禮拜有一日按台南去台北上課。2010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公告伊是「重要傳統藝術-南管音樂」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開設「南管培訓班」,八十六年八月培訓班成員成立「赤崁清音南管樂社」,我是負責人兼社長,後來閣有國中音樂教師蔡芬得的加入,伊誠認真學習,後來每一種樂器攏會,嘛會唱,變成社團的領導人。「赤崁清音南管樂社」是台南推廣南管的重要社團。張鴻明老師是阮的館先生、大家長。二十年來,伊一路𤆬阮遮个初學者行入南管的花園中。
※※※※※※※※※※※※※※※※※※※※※※※※※※※※※※※※※※

  
◎◎◎◎◎◎◎◎◎◎◎◎◎◎◎◎◎◎◎◎◎◎◎◎
懷念張鴻明老師(華文) 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施炳華
◎◎◎◎◎◎◎◎◎◎◎◎◎◎◎◎◎◎◎◎◎◎◎◎
  

張鴻明老師,一個影響我後半生、提攜我的學術研究、令人敬愛的南管老師終於離開了臺南,告別這個世間。張老師一生從事南管教學與推廣工作,以九十三歲高齡辭世,算是達成他的理想,圓滿地走完他的人生了。

我是彰化縣鹿港鎮人。國小時期,從我家到鹿港國小,我都抄捷徑穿過龍山寺去學校,放學時就停留在龍山寺玩耍一陣子才回家。從龍山寺的三川殿進去,就是八卦藻井下的戲台,戲台是由很多根上下左右交插的木柱子搭成。這裡很涼爽,我一方面穿梭爬行其間,一方面聽著悠揚的音樂演奏()──童蒙無知,不曉得那是什麼音樂。

鹿港保存很多優美的文化,鹿港腔和南管是其中很有名的。我在三十九歲決心研究臺語;四十二歲(1994年)和成功大學的同事王三慶申請國科會補助「鹿港、台南及其周邊的南管調查研究」,首先去拜訪我在街尾住家附近的雅正齋黃承祧老師,經由他的指點,我才第一次接觸南管,並曉得小時候在龍山寺聽到的就是南管音樂,演奏館閣是聚英社。我就讀嘉義師範學校選修音樂組,對音樂本來就有興趣,當時就已下定決心要學南管。

臺南的南聲社是赫赫有名的南管館閣。1995年臺南市文化基金會開設南管培訓班,培育南管新血,由南聲社張鴻明、蔡小月、蘇榮發等曲師指導。當時我在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書,因為做南管調查的因緣而來報名,正式拜師學南管。 1997年,我們學員成立「赤崁清音南管樂社」,我是負責人兼社長,定期演出,並每年舉辦南管研習班招收新生。

振聲社是臺南最早成立的南管館閣,其歷史將近兩百年,其全盛時期,館員約一百多人,但到最近一、二十幾年,只剩下館先生張鴻明和館員陳進丁兩位。1996年振聲社復社,而館員並沒有增加;2001年赤崁清音南管樂社社員集體加入振聲社,從此振聲社再次活躍於臺灣南管界。當南管界的耆老漸漸凋零,培育南管新血是很迫切的任務,臺南市及其周圍的南管發展,對新社員的培育情形不是很好;但振聲社每年都舉辦南管研習班,社員的音樂基礎大多不錯,又在張鴻明老師長期教導下,活動頻繁,表現相當突出,曾經得過2002年、2004年傑出演藝團隊傳統戲曲獎、2006201020112012年傑出演藝團隊音樂類獎,現任社長蔡芬得(國中音樂教師退休)也到處去教學南管。「食果子拜樹頭」,張鴻明老師是赤崁清音南管樂社、振聲社復社的催生者、永遠的館先生。

我在「鹿港、台南及其周邊的南管調查研究」報告中是這樣描述張鴻明老師的:「他今年已七十八歲。體力猶健,記憶很好,年輕時嗓音很好,樂器樣樣精通,尤擅長琵琶;教學熱誠、有耐心,是一個敦厚長者。張老師一生學南管、教南管;對他來說,只要有人願意學南管,就是最快樂的事。」那只是初識的印象。
南管音樂並不如演奏一般樂器或歌唱那麼容易學習;在今日社會,可謂曲高和寡,不容易「得其門而入」,甚至要經過好多年才稍懂訣竅。筆者有幸跟隨張老師,在他的耐心的教導下,我慢慢瞭解南管音樂的奧秘,一有疑問,就隨時請教張老師,雖然演奏()的技巧不過爾爾;卻在短短三、四年內寫出了《荔鏡記音樂與語言之研究》的升教授論文(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出版),1566年出版的閩南南戲白話劇本《荔鏡記》,它的曲牌音樂就是南管(當時叫做絃管)音樂。感念張老師的提攜,該書特別以他彈琵琶的相片做為標幟。

2005年我申請文建會補助建置「台灣說唱數位典藏」(http://taiwanopera.cca.gov.tw/),以介紹南管音樂及《荔鏡記》為主。整個暑假期間,我纏著張老師錄音南管散曲、指(指套)曲詩。當時張老師將近九十高壽,記憶還是很好,他像是一部活字典,南管的曲、音字都存在他的口中;但他也不會強不知以為知,南管是「曲山詞海」,沒有學過,他就不念。我本身是研究閩南語(臺語)和文字聲韻的,有時問他一些字音的問題,他會說:「我啊會知!我若像你喝爻(gau5)問,毋著好啊!」(我怎麼知道!我若像你那麼會問,那我更是什麼都懂了!)我很榮幸為他保存了一些足以讓後進學習的曲詩唸白。

張老師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在赤崁或振聲社,張老師愛徒如子,春風化雨。他在我的印象中,從不批評他人──和諧是南管的極致、默化於生命中。

南管是全世界非物質文化的寶貴遺產。所謂「非物質文化」,重要的是它的音樂勝境,而它的延續決定在南管人的傳承;張老師被公認為臺灣南管音樂保存者,其人已逝,後生小子當思如何繼承而發揚光大,庶幾「千載清音」不絕於臺灣!


2013,08,19 本文刊於台南市文化局出版《追念張鴻明老師紀念文》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2016-07-09(六)文資處南管基礎班2

2016-07-09()文資處南管基礎班2

時間:下午2:00-4:00
地點:赤崁里活動中心

今天是南管基礎班的第2堂課。
原本希望上一堂沒來的學生,可以早15分鐘到,以便補課,哪裡料到會遇到管理員剛好不在,以致於大家在門口守候,也麻煩了文資處的工作人員幫忙大家聯絡。所幸管理員沒有遲到太久,終於來開了門,讓大家可以開始上課。

因為已經過了要開始上課的時間,秋華老師一進到教室,也不等燈開,就開始補起課來,真是緊張極了。助教宏昌老師則是開始準備起上課的種種工具。還要忙著找冷氣與幻燈機的遙控,快速把環境準備妥當,讓大家安心上課。遇到這種會擠壓到上課進度的情況,真是好令人焦慮哩。

 

今天的秋華老師身體狀況不是太好的,已經感冒好幾天的她,一準備好,老師魂就上身了,開始滔滔不絕地上起課來。

上週教了兩小句棉搭絮,不過我們有偷偷發現有一些學生回家真是蠻用功與認真的,CD內的東西,也都聽過了。這次配合棉搭絮今天教的內容,秋華老師先講解了一些類似指法的比較與不同,與如何看工尺譜的拍子時值。初學者對工尺譜一般會有的困擾,是拍與拍的記號之間的譜式,不像西樂的記譜法是等距的,而是長短不一,但其時值卻都是一樣的。

這部份比較偏理論的東西,在理解上需要花點時間,感覺同學們有點吞嚥困難,課堂上開始呈現一片思考的寂靜。不過很不錯,居然有學生勇於發問,讓大家精神為之一振,透過討論與溝通,發現其實大家冰雪聰明,感覺已經進入狀況。發問可以幫助自己與他人學習得更為透澈,希望學生們不要擔心自己的問題是不是太過簡單而畏懼提出。

 

後半的課程是棉搭絮的唸唱、音樂欣賞與樂器介紹。今天剛好有幾位社員在場,秋華老師就臨時邀大家現場合奏一小段,讓大家看看加上樂器後的棉搭絮是怎樣的情況。司琶的家祈,可是學習琵琶不到一年的學習者喔,雖然有些小緊張,但還是蠻穩的。只要您肯花時間給音樂,音樂是不會虧待您的呦~





颱風剛過,今天台南的天氣不穩定,課後有不少學生留下來與老師們討論問題,也藉此更認識彼此。也有幾位相邀去拜訪一下振聲社,瞧瞧什麼是南管館閣的樣子。其實每個南管館閣都有它自己的特色,這樣的特色是該館閣社員們融合後,所呈現出來的。比如振聲社在練習之外,很多社員都會帶一些食物來館內,讓大家可以在練習之餘,順便填填有點空虛的肚子,大家一到館,就有人開始煮水、泡茶、切水果,招呼大家一起先來享用,感覺也是有家一般的溫馨氣氛。



更多照片請見振聲社臉書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2016-07-02(六)文資處南管基礎班1

2016-07-02()文資處南管基礎班1

時間:下午2:00-4:00
地點:赤崁里活動中心

今天是臺南市文資處2016年度的推廣系列活動「南管基礎教學課程」開課的日子。

很高興文資處終於看見了振聲社長年在「南管傳承」這塊深耕的努力,此次特別與振聲社合作,開了帶狀的南管課程,雖然只有短短2個月,但我們希望能藉此吸引更多對南管有興趣的人,並透過課程更了解南管音樂。

此外,也要對沒能搶到報名名額的朋友說聲抱歉,限於我們對教學效益與品質的要求,此期只能對各位進行割捨。所幸台南也有不少可以學習南管的地方,有興趣者,也可以前往學習。

這次的課程,振聲社共安排兩位主要講師與兩位助教來為大家上課。從72日到93日,共有10堂課,前五堂將由振聲社的助理講師:林秋華老師與蔡宏昌老師共同搭配,後五堂課,是由振聲社的館先生:蔡芬得老師與林子文老師一起,這些是振聲社最好的教師陣容,就算是助教,也是完全可獨當一面的優秀講師。全部的基礎班課程只有20個小時,所以大部份的學習,還是需要靠各位學員回家自我練習,以達到一定的成果,這是我們在課程中,對大家的要求與期盼。

 


進入暑假的中午是非常炎熱的,這兩個月,大家必須頂著豔陽天氣來上課,的確辛苦,但請相信,我們的工作人員與講師,也都是自很遠的地方來的,並且還要比學員們早到教室,所以我們要一起努力,克服天氣帶來的懶散心情。


因為是開課的第一天,社長與館先生都應邀到場,講師在一點多就已經到教室準備,許多我們上一期的學員,也都相約一同參加這個課程,有人還不辭辛苦自嘉義趕來。這群去年剛上完初級班的學員,這一次剛好可以充當起小助教的工作,讓我們平均每2.5位的學員,就有一位小助教幫忙服務,協助學員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況。所以今天雖然有蠻多位學員請假,但整個教室依然是滿滿的。




今天文資處林喬彬處長特別來到教室,為開課做了一番介紹,還細心準備了給振聲社的感謝狀。不過最令人感動的,是林處長在百忙中,居然旁聽了一整節的南管課程,與學員們共同回答講師的各項練習與問題,林處長對課程的觀察用心,對講師的台風穩健讚美不已。

 

秋華老師具有深入淺出的教學本事,本身是國小音樂老師的她,一開口就很吸引人,上課的內容設計也相當地活潑,讓學員透過不斷的互動中,除了趕走瞌睡蟲之外,還讓大家透過一些簡單的動作或問題的回答,將無聊的文字解說與南管,慢慢內化在學員的身上。我們用嚴謹與無私的態度進行教學,也希望同學們能感受到我們的熱切心意。

講師在課前,先對大家做了一番簡單的課程說明,與講師的安排,順便了解一下是否有人沒聽過南管這個名詞,或從來就不知道這是什麼。然後就進入了南管概念的介紹。從南管音樂的表現(歌樂與器樂),還有使用的語言(泉州方言)說起,再一一解說南管的工尺譜使用、語言、唱腔、樂器、館閣。再再都在說明南管之所以為[樂種]的主要因素與精神。讓大家一開始先了解南管的各種面向。然後介紹南管音樂的三大曲目類型:【指、譜、曲】的概念、譜式與演奏欣賞。

等以上都講解得差不多,就開始進入如何認識工尺譜。
很多人初學南管的人,都會有滿腔的熱情,一直想要幫南管找出路,有些會建議將譜譯成簡譜或五線譜,這種事,以前我們也有人幹過,不能說這是傻事,而是一種希望南管音樂更為人所知的熱情。但學工尺譜真的那樣難嗎?其實它是最直接的譜,只要稍稍地會教導個2~3遍,大家就可以輕易地讀出那些譜字的音,果真是這樣,大家很快也就學會了南管主要的五個音的唸法。

南管工尺譜的構成,主要有三項:撩拍、琵琶指法與譜字。這個也是今天上課的主要重點,因為接下來要馬上進入南管音樂的第一首【棉搭絮】的學習。所以講師在這之前,先花了很多的時間解說這三項的幾個重點與概念。

 

今天教的【棉搭絮】只有兩小段,因為是大家初認識工尺譜,雖然是兩小段,卻是很重要,以後的進度就不會是這樣子了。今天我們的小助教發揮了很好的成效,在學員們還找不著音位時,就協助他們很快找到,縮短了找尋的時間。秋華老師為了讓大家更熟悉基本的琵琶指法,此次也準備了7把琵琶來給學員們馬上親自體驗一下。這個最有趣,大家看書面,感覺是很簡單的東西,但實際操作時,就會發現原來剛才的手勢是比較不正確的。加上小助教們各桌的指導,大家很快就上手了,也充滿學習的樂趣。真是要感謝去年這一票初級班的學員,他們都是很用功的學生,雖然學習還沒滿一年,卻也能很正確地指導大家做出正確的點挑甲掄攆打。

 

這一堂課要感謝我們社長大人:陳進丁先生的全程旁聽,課後他讚賞不已,覺得現在的學生真是太幸福了,直說他有很多東西,自己也沒學習到,這樣的系統性教學,才能將南管好好地傳習下去哩。真是感謝他的鼓勵。

今天的開課,有約6位的學員缺席。我們總希望願意來報名的諸位,能夠儘量地完整學習,與其說這是初級班,但其實教授的是日後學習南管者,進入南管音樂很重要的工具。我們很多社員,也會在學習多年之後,再回來課堂上複習,總是有不同的心得發現。這就是初級班重要的地方。

 

因為上課的地點是在赤崁里的活動中心,今天也有學員特地到振聲社感受一下什麼是課堂上講的館閣,這名詞,每個人對它的感受與形容都不大雷同,這就是南管團體有趣的地方。今天感謝各位參與的人,讓我們繼續把握短暫的學習機會,讓自己多習得一種不一樣的知識。

 更多照片請見振聲社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