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2016-09-28()難忘教師節之[振聲社淹水記]

原本想這次的梅姬颱風,應該威力沒有上次的「莫蘭蒂」颱風威力強大,但真是錯估形勢。雖然颱風前兩度巡館,將水道保持暢通,但還是太靠勢了一點,沒將地毯捲起高架,是這次最大的敗筆。





可能要連曬好幾天的地毯哩(大工程)~ 昨日佛心來著,特地前去館內勘察,並馬上發出請求增援,暨稍後陸續趕到,以及不約而同地送來[食物]的社員們,還有無法到來,卻在線上關心的社員們,一併感謝大家的同心協力(那些被困在無電無網路的社員們,也辛苦了!!)




 振聲社的現居是百年木造老屋,與鄰屋都緊緊相連,抓漏多次,總是很難一次解決,水不是自天上來,就是從地上來,加上現在社員眾多,還真心希望有個更寬廣舒適又安全的活動處所哩~



(希望老天爺賜給我們幾位有心有錢的站山,贊助我們一棟也能再使用百年的好屋子,呵呵呵~)

<臉書網址1:在此>
<臉書網址2:>



<同場加映7年前的淹水日誌>
 [2009/8/9() 清理館內淹水&練習] http://nankouan.pixnet.net/blog/post/10889680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追念張鴻明老師紀念文 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施炳華


※※※※※※※※※※※※※※※※※※※※※※※※※※※※※※※※※※
張鴻明老師𤆬tshua7)我入去南管世界,予我學南管三年就有信心寫升教授論文《荔鏡記音樂與語言之研究》(1566年的閩南南戲《荔鏡記》的曲牌就是南管音樂),閣建置網站「台灣說唱數位典藏」紹介《荔鏡記》佮南管音樂。伊是我這世人永遠感念的人。

張鴻明,福建同安人,1920年出世,佇廈門大漢,老爸、阿叔攏是南管曲師。六歲開始學南管,民國三十六年來台探親,因為戰亂就留佇台灣。後來佇台南空軍基地做兵,閒時定定去各南管館閣唱奏,人叫伊「空軍張」。民國四十八年正式加入南聲社,52歲退伍。廣先(吳道宏名廣,人稱「廣先」)佇民國六十年過身,張鴻明成做南聲社的第三任館先生,一直到2013年過身。伊嘛佇民國六十四年擔任振聲社的館先生。1995年,去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任教,每禮拜有一日按台南去台北上課。2010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公告伊是「重要傳統藝術-南管音樂」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開設「南管培訓班」,八十六年八月培訓班成員成立「赤崁清音南管樂社」,我是負責人兼社長,後來閣有國中音樂教師蔡芬得的加入,伊誠認真學習,後來每一種樂器攏會,嘛會唱,變成社團的領導人。「赤崁清音南管樂社」是台南推廣南管的重要社團。張鴻明老師是阮的館先生、大家長。二十年來,伊一路𤆬阮遮个初學者行入南管的花園中。
※※※※※※※※※※※※※※※※※※※※※※※※※※※※※※※※※※

  
◎◎◎◎◎◎◎◎◎◎◎◎◎◎◎◎◎◎◎◎◎◎◎◎
懷念張鴻明老師(華文) 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施炳華
◎◎◎◎◎◎◎◎◎◎◎◎◎◎◎◎◎◎◎◎◎◎◎◎
  

張鴻明老師,一個影響我後半生、提攜我的學術研究、令人敬愛的南管老師終於離開了臺南,告別這個世間。張老師一生從事南管教學與推廣工作,以九十三歲高齡辭世,算是達成他的理想,圓滿地走完他的人生了。

我是彰化縣鹿港鎮人。國小時期,從我家到鹿港國小,我都抄捷徑穿過龍山寺去學校,放學時就停留在龍山寺玩耍一陣子才回家。從龍山寺的三川殿進去,就是八卦藻井下的戲台,戲台是由很多根上下左右交插的木柱子搭成。這裡很涼爽,我一方面穿梭爬行其間,一方面聽著悠揚的音樂演奏()──童蒙無知,不曉得那是什麼音樂。

鹿港保存很多優美的文化,鹿港腔和南管是其中很有名的。我在三十九歲決心研究臺語;四十二歲(1994年)和成功大學的同事王三慶申請國科會補助「鹿港、台南及其周邊的南管調查研究」,首先去拜訪我在街尾住家附近的雅正齋黃承祧老師,經由他的指點,我才第一次接觸南管,並曉得小時候在龍山寺聽到的就是南管音樂,演奏館閣是聚英社。我就讀嘉義師範學校選修音樂組,對音樂本來就有興趣,當時就已下定決心要學南管。

臺南的南聲社是赫赫有名的南管館閣。1995年臺南市文化基金會開設南管培訓班,培育南管新血,由南聲社張鴻明、蔡小月、蘇榮發等曲師指導。當時我在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書,因為做南管調查的因緣而來報名,正式拜師學南管。 1997年,我們學員成立「赤崁清音南管樂社」,我是負責人兼社長,定期演出,並每年舉辦南管研習班招收新生。

振聲社是臺南最早成立的南管館閣,其歷史將近兩百年,其全盛時期,館員約一百多人,但到最近一、二十幾年,只剩下館先生張鴻明和館員陳進丁兩位。1996年振聲社復社,而館員並沒有增加;2001年赤崁清音南管樂社社員集體加入振聲社,從此振聲社再次活躍於臺灣南管界。當南管界的耆老漸漸凋零,培育南管新血是很迫切的任務,臺南市及其周圍的南管發展,對新社員的培育情形不是很好;但振聲社每年都舉辦南管研習班,社員的音樂基礎大多不錯,又在張鴻明老師長期教導下,活動頻繁,表現相當突出,曾經得過2002年、2004年傑出演藝團隊傳統戲曲獎、2006201020112012年傑出演藝團隊音樂類獎,現任社長蔡芬得(國中音樂教師退休)也到處去教學南管。「食果子拜樹頭」,張鴻明老師是赤崁清音南管樂社、振聲社復社的催生者、永遠的館先生。

我在「鹿港、台南及其周邊的南管調查研究」報告中是這樣描述張鴻明老師的:「他今年已七十八歲。體力猶健,記憶很好,年輕時嗓音很好,樂器樣樣精通,尤擅長琵琶;教學熱誠、有耐心,是一個敦厚長者。張老師一生學南管、教南管;對他來說,只要有人願意學南管,就是最快樂的事。」那只是初識的印象。
南管音樂並不如演奏一般樂器或歌唱那麼容易學習;在今日社會,可謂曲高和寡,不容易「得其門而入」,甚至要經過好多年才稍懂訣竅。筆者有幸跟隨張老師,在他的耐心的教導下,我慢慢瞭解南管音樂的奧秘,一有疑問,就隨時請教張老師,雖然演奏()的技巧不過爾爾;卻在短短三、四年內寫出了《荔鏡記音樂與語言之研究》的升教授論文(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出版),1566年出版的閩南南戲白話劇本《荔鏡記》,它的曲牌音樂就是南管(當時叫做絃管)音樂。感念張老師的提攜,該書特別以他彈琵琶的相片做為標幟。

2005年我申請文建會補助建置「台灣說唱數位典藏」(http://taiwanopera.cca.gov.tw/),以介紹南管音樂及《荔鏡記》為主。整個暑假期間,我纏著張老師錄音南管散曲、指(指套)曲詩。當時張老師將近九十高壽,記憶還是很好,他像是一部活字典,南管的曲、音字都存在他的口中;但他也不會強不知以為知,南管是「曲山詞海」,沒有學過,他就不念。我本身是研究閩南語(臺語)和文字聲韻的,有時問他一些字音的問題,他會說:「我啊會知!我若像你喝爻(gau5)問,毋著好啊!」(我怎麼知道!我若像你那麼會問,那我更是什麼都懂了!)我很榮幸為他保存了一些足以讓後進學習的曲詩唸白。

張老師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在赤崁或振聲社,張老師愛徒如子,春風化雨。他在我的印象中,從不批評他人──和諧是南管的極致、默化於生命中。

南管是全世界非物質文化的寶貴遺產。所謂「非物質文化」,重要的是它的音樂勝境,而它的延續決定在南管人的傳承;張老師被公認為臺灣南管音樂保存者,其人已逝,後生小子當思如何繼承而發揚光大,庶幾「千載清音」不絕於臺灣!


2013,08,19 本文刊於台南市文化局出版《追念張鴻明老師紀念文》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2016-07-09(六)文資處南管基礎班2

2016-07-09()文資處南管基礎班2

時間:下午2:00-4:00
地點:赤崁里活動中心

今天是南管基礎班的第2堂課。
原本希望上一堂沒來的學生,可以早15分鐘到,以便補課,哪裡料到會遇到管理員剛好不在,以致於大家在門口守候,也麻煩了文資處的工作人員幫忙大家聯絡。所幸管理員沒有遲到太久,終於來開了門,讓大家可以開始上課。

因為已經過了要開始上課的時間,秋華老師一進到教室,也不等燈開,就開始補起課來,真是緊張極了。助教宏昌老師則是開始準備起上課的種種工具。還要忙著找冷氣與幻燈機的遙控,快速把環境準備妥當,讓大家安心上課。遇到這種會擠壓到上課進度的情況,真是好令人焦慮哩。

 

今天的秋華老師身體狀況不是太好的,已經感冒好幾天的她,一準備好,老師魂就上身了,開始滔滔不絕地上起課來。

上週教了兩小句棉搭絮,不過我們有偷偷發現有一些學生回家真是蠻用功與認真的,CD內的東西,也都聽過了。這次配合棉搭絮今天教的內容,秋華老師先講解了一些類似指法的比較與不同,與如何看工尺譜的拍子時值。初學者對工尺譜一般會有的困擾,是拍與拍的記號之間的譜式,不像西樂的記譜法是等距的,而是長短不一,但其時值卻都是一樣的。

這部份比較偏理論的東西,在理解上需要花點時間,感覺同學們有點吞嚥困難,課堂上開始呈現一片思考的寂靜。不過很不錯,居然有學生勇於發問,讓大家精神為之一振,透過討論與溝通,發現其實大家冰雪聰明,感覺已經進入狀況。發問可以幫助自己與他人學習得更為透澈,希望學生們不要擔心自己的問題是不是太過簡單而畏懼提出。

 

後半的課程是棉搭絮的唸唱、音樂欣賞與樂器介紹。今天剛好有幾位社員在場,秋華老師就臨時邀大家現場合奏一小段,讓大家看看加上樂器後的棉搭絮是怎樣的情況。司琶的家祈,可是學習琵琶不到一年的學習者喔,雖然有些小緊張,但還是蠻穩的。只要您肯花時間給音樂,音樂是不會虧待您的呦~





颱風剛過,今天台南的天氣不穩定,課後有不少學生留下來與老師們討論問題,也藉此更認識彼此。也有幾位相邀去拜訪一下振聲社,瞧瞧什麼是南管館閣的樣子。其實每個南管館閣都有它自己的特色,這樣的特色是該館閣社員們融合後,所呈現出來的。比如振聲社在練習之外,很多社員都會帶一些食物來館內,讓大家可以在練習之餘,順便填填有點空虛的肚子,大家一到館,就有人開始煮水、泡茶、切水果,招呼大家一起先來享用,感覺也是有家一般的溫馨氣氛。



更多照片請見振聲社臉書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2016-07-02(六)文資處南管基礎班1

2016-07-02()文資處南管基礎班1

時間:下午2:00-4:00
地點:赤崁里活動中心

今天是臺南市文資處2016年度的推廣系列活動「南管基礎教學課程」開課的日子。

很高興文資處終於看見了振聲社長年在「南管傳承」這塊深耕的努力,此次特別與振聲社合作,開了帶狀的南管課程,雖然只有短短2個月,但我們希望能藉此吸引更多對南管有興趣的人,並透過課程更了解南管音樂。

此外,也要對沒能搶到報名名額的朋友說聲抱歉,限於我們對教學效益與品質的要求,此期只能對各位進行割捨。所幸台南也有不少可以學習南管的地方,有興趣者,也可以前往學習。

這次的課程,振聲社共安排兩位主要講師與兩位助教來為大家上課。從72日到93日,共有10堂課,前五堂將由振聲社的助理講師:林秋華老師與蔡宏昌老師共同搭配,後五堂課,是由振聲社的館先生:蔡芬得老師與林子文老師一起,這些是振聲社最好的教師陣容,就算是助教,也是完全可獨當一面的優秀講師。全部的基礎班課程只有20個小時,所以大部份的學習,還是需要靠各位學員回家自我練習,以達到一定的成果,這是我們在課程中,對大家的要求與期盼。

 


進入暑假的中午是非常炎熱的,這兩個月,大家必須頂著豔陽天氣來上課,的確辛苦,但請相信,我們的工作人員與講師,也都是自很遠的地方來的,並且還要比學員們早到教室,所以我們要一起努力,克服天氣帶來的懶散心情。


因為是開課的第一天,社長與館先生都應邀到場,講師在一點多就已經到教室準備,許多我們上一期的學員,也都相約一同參加這個課程,有人還不辭辛苦自嘉義趕來。這群去年剛上完初級班的學員,這一次剛好可以充當起小助教的工作,讓我們平均每2.5位的學員,就有一位小助教幫忙服務,協助學員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況。所以今天雖然有蠻多位學員請假,但整個教室依然是滿滿的。




今天文資處林喬彬處長特別來到教室,為開課做了一番介紹,還細心準備了給振聲社的感謝狀。不過最令人感動的,是林處長在百忙中,居然旁聽了一整節的南管課程,與學員們共同回答講師的各項練習與問題,林處長對課程的觀察用心,對講師的台風穩健讚美不已。

 

秋華老師具有深入淺出的教學本事,本身是國小音樂老師的她,一開口就很吸引人,上課的內容設計也相當地活潑,讓學員透過不斷的互動中,除了趕走瞌睡蟲之外,還讓大家透過一些簡單的動作或問題的回答,將無聊的文字解說與南管,慢慢內化在學員的身上。我們用嚴謹與無私的態度進行教學,也希望同學們能感受到我們的熱切心意。

講師在課前,先對大家做了一番簡單的課程說明,與講師的安排,順便了解一下是否有人沒聽過南管這個名詞,或從來就不知道這是什麼。然後就進入了南管概念的介紹。從南管音樂的表現(歌樂與器樂),還有使用的語言(泉州方言)說起,再一一解說南管的工尺譜使用、語言、唱腔、樂器、館閣。再再都在說明南管之所以為[樂種]的主要因素與精神。讓大家一開始先了解南管的各種面向。然後介紹南管音樂的三大曲目類型:【指、譜、曲】的概念、譜式與演奏欣賞。

等以上都講解得差不多,就開始進入如何認識工尺譜。
很多人初學南管的人,都會有滿腔的熱情,一直想要幫南管找出路,有些會建議將譜譯成簡譜或五線譜,這種事,以前我們也有人幹過,不能說這是傻事,而是一種希望南管音樂更為人所知的熱情。但學工尺譜真的那樣難嗎?其實它是最直接的譜,只要稍稍地會教導個2~3遍,大家就可以輕易地讀出那些譜字的音,果真是這樣,大家很快也就學會了南管主要的五個音的唸法。

南管工尺譜的構成,主要有三項:撩拍、琵琶指法與譜字。這個也是今天上課的主要重點,因為接下來要馬上進入南管音樂的第一首【棉搭絮】的學習。所以講師在這之前,先花了很多的時間解說這三項的幾個重點與概念。

 

今天教的【棉搭絮】只有兩小段,因為是大家初認識工尺譜,雖然是兩小段,卻是很重要,以後的進度就不會是這樣子了。今天我們的小助教發揮了很好的成效,在學員們還找不著音位時,就協助他們很快找到,縮短了找尋的時間。秋華老師為了讓大家更熟悉基本的琵琶指法,此次也準備了7把琵琶來給學員們馬上親自體驗一下。這個最有趣,大家看書面,感覺是很簡單的東西,但實際操作時,就會發現原來剛才的手勢是比較不正確的。加上小助教們各桌的指導,大家很快就上手了,也充滿學習的樂趣。真是要感謝去年這一票初級班的學員,他們都是很用功的學生,雖然學習還沒滿一年,卻也能很正確地指導大家做出正確的點挑甲掄攆打。

 

這一堂課要感謝我們社長大人:陳進丁先生的全程旁聽,課後他讚賞不已,覺得現在的學生真是太幸福了,直說他有很多東西,自己也沒學習到,這樣的系統性教學,才能將南管好好地傳習下去哩。真是感謝他的鼓勵。

今天的開課,有約6位的學員缺席。我們總希望願意來報名的諸位,能夠儘量地完整學習,與其說這是初級班,但其實教授的是日後學習南管者,進入南管音樂很重要的工具。我們很多社員,也會在學習多年之後,再回來課堂上複習,總是有不同的心得發現。這就是初級班重要的地方。

 

因為上課的地點是在赤崁里的活動中心,今天也有學員特地到振聲社感受一下什麼是課堂上講的館閣,這名詞,每個人對它的感受與形容都不大雷同,這就是南管團體有趣的地方。今天感謝各位參與的人,讓我們繼續把握短暫的學習機會,讓自己多習得一種不一樣的知識。

 更多照片請見振聲社臉書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2016-05-28()  振聲社南管講座+南管音樂示範第一場

 《文長慎入》《文長慎入》《文長慎入》

主題:《百載清音:臺南振聲社與我的南管故事》
日期:2016/05/28(六)
時間:15:00-16:30
主講人: 
演奏:臺南振聲社
地點:林檎二手書室
書室地址:台南市南區國華街一段24


【講座緣起】
考慮今年度振聲社的重點都放在[學習][傳承]上,除了春秋祭與一些傳習活動之外,上半年度並沒有什麼展演活動。副社長覺得應該上半年度,應該也要辦場展演,配合練習的進度,迫使大家精練一下南管功課,不過秋華老師提到,我們經常去的孔廟廣場,已經是樹葉星稀,無可遮蔭,6月演出,有著豔陽天氣,對演出人員與觀眾都太辛苦。與學員閒聊間,剛好提到他熟稔的『林檎二手書室』或可適合。

振聲社也曾在『草祭二手書店』(地點:小說)與『涴莎藝術展演中心』(地點:醉美空間)演出過,小小的場地,很適合南管這種小眾的音樂,並且能與觀眾更為貼近,讓人不覺得南管是種遙遠而陌生的音樂。於是就找了個時間,特地去了趟『林檎二手書室』勘查一番。

原本設定的目標,是一場約1.5小時的音樂展演,外加一或二場不同時日的南管講座。不過在勘查場地之後,原本設定的二樓,與想像中有點差距,要調整場地的佈置超乎預期,想說是不是就這樣放棄該處場地算了。但『林檎二手書室』的一樓氣氛相當地迷人,處處散發著與南管類似的悠緩感覺。思考了一會,決定當下改變展演的方式,將音樂與講座合一辦理,地點就設定在林檎的1樓。將這個想法初步與剛見面的林檎兩位老闆溝通,真感謝兩位老闆很樂意接受,當下就敲定了這兩場講座兼音樂示範的活動。

之後回館與兩位講師及社員們討論演出日期,就此敲定了5/286/18的兩場搭配著南管音樂示範的講座。也很感謝兩位年輕的南管學習者,願意主動擔任講座的主講人,也希望藉由這樣的年輕與熱情呈現,能夠翻轉一般人對南管的印象與看法。

【本日記事】
今天一掃前幾日的陰雨,有著好天氣。預計3點開始的講座,我們在2:15之前就陸續抵達今日的講座地點-『林檎二手書室』。有很多朋友已經先在裡面等著,並享受著林檎的悠緩氣氛。

 

迎面而來的,是一綠色黑板立牌,有著可愛的歡迎振聲社的漫畫與文字,真是好令人要[]一聲!!是個驚喜!

據說這是『林檎二手書室』第一場辦理有音樂的講座,只見老闆夫婦忙上忙下地照應著我們,講師已經就定位,正在調整他的講義內容與幻燈片。我們則是先調起音來。等準備就緒,離開始的時間上有一段時間,由於演出的位置與觀眾幾近無距離,就先與來聽講座的觀眾閒聊了起來(果然是很容易讓人感到輕鬆的地方)

今天剛好有鹿港絃友到台南來喝喜酒,順便約好來訪振聲社,其中一位不參加宴席的,就先被拉來聽講座了,因為還沒開始,所以就先現場也玩一下。其實今天遠道而來的弦友還真不少,也有高雄屏東來的,真是令人意外,也感到溫馨呀!!

 

開場自然是要邀請『林檎二手書室』的男主人-卡先生來做為開場的引言人。今日的講座安排的演出曲目,是穿插在講師介紹之中,預計講座是一小時,演出是三十分鐘左右。以簫指[霏霏颯颯]為開始,中間唱[君去有拙時],講座結束後,以[梅花操]二節起,做為今日講座結束的點。講師將時間控制得很好,我們如期在四點完成整個講座與音樂示範的內容。

 

今天畫家侯文欽先生也悄然地到了現場作畫聆聽,聽眾中,有一些熟面孔,也有一些生面孔,但都可以感覺到大家對南管與振聲社,有一份欣賞與好奇的心情在其中流動。

就算是我們,也不清楚講師所要講演的內容。當講師提到自己接觸、學習南管的過程與經歷,最後提到的音樂與自己,著實也感動了我們這些資深的學習者。惟有在真正喜歡與享受這個音樂時,才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樂趣與那份單純的美好,而那種感覺,也只有自己可以感受得到。



對南管或振聲社而言,我們今日的講師算是初學者,有些社員初初聽聞要由他來擔任主講人時,有更多是為他擔心,但信任與準備同樣重要。家祈的確不負所託,我們深知他背後所做的龐大準備與研讀,除了要介紹南管音樂之外,還有振聲社的過程與歷史。表現一如預期的精彩,也讓大家有個不一樣的下午。





 講座結束後,大家整頓回館,因為今日有一些遠到絃友,也一起邀大家再到振聲社坐坐,承蒙大家不棄,願意再多花點時間給我們,也是感謝。


【感謝】
活動的順利與圓滿,最先要感謝的是該書室的老闆夫婦,一位忙著幫我們張羅合適且相同的五張板凳,既要去載運,之後又得忙著歸還。一位還汗流浹背地爬上爬下,想辦法於我們到達前,弄好幻燈螢幕。這些的準備,他們並沒有張揚,而是偷偷地為我們安排妥當。感謝他們體貼與開放的心胸,為我們忙了幾天,並犧牲了他們做生意的空間,試著整理出一個合適的場地,讓大家使用。除了心中感到溫暖之外,也只能在這邊書寫一下我們非常感謝的心情。

另外,感謝本次的神秘小點心贊助者。這是起於副社長起心動念,覺得講座也是要有點好玩的吸引力,並讓來參與者,有著意外的小禮物的幸福感。數百元可以許多人有小小的驚喜與幸福感受,是很值得去做的事,不用號召與募款,馬上就有社員主動表達贊助之意,這次提供的是台南的傳統點心--『椪餅』,是採購自南區喜樹社區的一間老餅店。一樣是傳統不變的老味道,我們希望南管音樂在這個世代,依舊有人有這般懷舊的心情,可以熱愛著它。

 

為何要挑喜樹社區的椪餅呢?

這是因為台南市政府這幾年有心推廣鯤(魚身)、喜樹、灣裡這三個地區的社區觀光活動。大家可知道,這三個地方,都是有南管社團存在的,而喜樹這邊也曾經有過南管館閣,雖然原本的館閣已經消失了,但經過二十多年的許多人努力,南管音樂已成了在地學校的社團特色,也延續使用了當初在地館閣的名字。

人文的東西,通常是旅遊中最難了解,但卻也是最迷人的。希望大家如果有機會到這幾個地方觀光時,也可以同時認識或了解一下在地的南管音樂。(這也是我們選用喜樹地區傳統餅式的一個心意

至於下一次6/18的講座,有什麼神秘小點心呢?這個贊助權,馬上就被我們幾位學員搶先了,他們已經認真地挑選出也是足以代表台南傳統味道的小點心,只有當天的聽眾才會有機會享受到喔!雖然只是小小的一個東西,也是代表我們感謝的心意哩~

 所以,最後要感謝今天特地前來的您~

<活動照片在此>



~~~~~~~~~~~~~~~~~~~~~~~~~~~~~~~~~~~~~~~~~~~~~~~~~~~~~~~~~~~~~~~~~~~~~~
<網路上其他人分享的參與紀錄>

6)      哈哈,居然還有直播影片(不過還是希望大家專心聽啦~錄影又要聽就太忙了哩~),雖然效果有差,但是還是紀念一下好囉!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2016-04-09(六)南管進階班之四塊課程(2)

2016-04-09()南管進階班之四塊課程(2)

子文老師今天還是依舊來幫我們上四塊。

這幾天他真是忙壞了,週四才剛派他去台南大學講座,週五晚上又去廟宇排場,回到家都深夜了,週六起床,馬上又有鳳山社大的3個小時的南管課程,吃個午餐,又得馬上搭火車,趕來振聲社為我們上四塊課程。


我們四塊的進度很簡單,配合學員所學,就是把「風打梨」給拿來做為學習的曲目。雖然是小小的一段,也是讓我們大家夠手忙腳亂了。尤其是很多指法,做的比想的還要困難。




除了學員之外,我們這些老社員也全都跑來學習了,希望以後練習十音時,四塊都可以隨叫隨上了。很快一個小時的時間又過去了,四塊課程僅剩一次,還沒來上課的,可要好好把握哩。

因為果汁調理機的主人還沒把機器拿回家,所以今天還是有一堆熱心的社員準備了一堆的水果與小麥草,在課後打給大家喝,還有學員帶來了阿美的古早味蛋糕與好大瓶的白鶴靈芝茶與大家分享。結果聽說子文老師一杯果汁都沒喝到~阿阿阿,講了一個小時的課,居然大家是這樣對待講師的,下回第一杯一定要先奉上給子文老師哩。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2016-04-08(五) 振聲社@台南後甲北極殿

2016-04-08() 振聲社@台南後甲北極殿

振聲社很少非假日出門祀神排場,主要原因也是社員們白天都要工作,晚上只想好好地休息。不過後甲北極殿這幾年來,都固定聘請振聲社,並且總是盡力地提供我們寧靜的排場環境,我們雖然這陣子比較忙一點,但還是特地為他們保留了該日的時間。而北極殿的副主委也很早以前就先行預約好我們的日期。

今晚剛好也是振聲社的練習日,所以我們也不必特別確認社員能否出席的意願,可以出席,也就週五固定會出現的社員們。秋華老師也依照往例,早早就將曲目一一排定,讓大家有充份練習的時間。就算主角是神明,振聲社一樣是比照演出的練習規格。

約定的時間是晚間八點到十點,但我們向來習慣提早至少半小時到廟準備。首先要進行調音,廟方每年都會為我們準備好小蜜蜂與音響,每次都是一位老大哥來幫忙,今年還加入了一位熱心的小姐,他們工作的認真態度,真是讓人感動,一整場下來,隨時都在為我們調整出我們需要的音量。真是謝謝他們了。



後甲北極殿是我們祀神過那樣多間宮廟以來,在南管排場時,沒有安排其他諸如歌仔戲、布袋戲、卡啦ok、北管或各種頌經科儀活動的廟宇,除此之外,還特地在廟門拉上擋柱,不讓其他閒雜人等出入。這是有緣故的,當初該廟會聘南管祀宴,據說是玄天上帝的旨意,從沒過南管的廟方,據說也是費了一番心思才尋得。而據說當日也降乩要求要廟內肅靜,祂要好好地聽南管。我們後來得知此事,我們打心中都要大讚此玄天上帝是真知音哩。

 

這幾天的天氣不穩定,溫度一下子上升到了快30度,原本打算長袖前往的我們,也在前兩日變更了服裝。今天也照例上了兩首噯仔指,並且今天的曲目時間有點長,所以結束後,也快十點半了。每次要離開前,這熱情的廟方人員還分列兩行,揮手道別,並總是先替我們準備好宵夜的麵包餐盒(的確是大家排場完後,真的都肚子餓了~哈哈~),還有每年固定會有的[北極殿便條紙]


感謝今日早早就到館載運樂器的社員們,因為結束的時間超過預期,回到館內也有點晚,只好把樂器盒們先放擺放在地上,送子文去趕最晚的一班火車回高雄,然後結束今天一晚的活動。也感謝社員們的幫忙,今天也有本來無法前來的社員與學員,擔心人手不足,紛紛詢問是否需要出現幫忙,因為大家都有家庭要照顧,人手足夠下,還是不要舟車勞頓比較令人安心,但這滿滿的心意,讓我們這些出場的人員,心中也感到很溫馨呢!!


今天的排場曲目如下:
起指:十音:霏霏颯颯、水月耀光
落曲:感謝公主、元宵十五、君去有拙時、()冬天寒、看牡丹、望明月、春光明媚、共君斷約。
煞譜: 五湖遊

更多照片見此:

<也來看看歷史的今天>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2016-04-07 (四) 臺南大學音樂系 臺灣音樂史 南管音樂講座

 [臺南大學音樂系 臺灣音樂史 南管音樂講座] 林子文 撰

上個月社裡接到臺南大學音樂系 蔡耿銘老師的來電,提到是不是有機會能夠邀請我們進行南管音樂的講座,進行校園講座其實也不是第一次,約莫在去年此時,也受臺南大學 厲復平老師的邀請,為通識課的同學進行過一次演講,而這次又再度舊地重遊。

這次邀請我們進行講座的音樂系,系館就在雅音樓的對面。關於雅音樓,振聲社也有數次年度音樂會,都是在這裡進行。今日不巧,蔡老師因另有行程,另外指派班代全程招待,真的是非常感謝辛苦的班代同學!

和班代同學初步的對談之中,才知道原來這門選修課叫做”台灣音樂史”,在數週前的課程中,也曾邀請過北管社團進行講座,可想見授課老師對於課程安排的用心,讓學生除了學習自己專業領域之內的學問,也可與校外民間社團有一個接觸的機會!

每次進行講座之前,總是需要思考該如何為聽講對象設計課程內容,第一次正式面對音樂專業的學生,該如何將傳統音樂的概念帶給他們,事前總是要費盡許多腦力,雖然在社大授課的經驗,也為講課打下一定基礎,但還是費了一點時間在簡報的製作上。
 

這次進行演講的班級大約有50人左右,也是我有史以來,遇到人數最多的一個班級,在課程開始,我最習慣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南管,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這次聽到最有趣的答案是,”是一個演奏時,腳不會碰到地板的音樂!”這下真是有趣,怎麼會有這樣的答案,原來在課程前其實部分同學有做過關於南管音樂的報告,而南管音樂腳踏金獅的習慣,讓同學以為南管音樂在演奏時不能腳踩地。

 

在課程後段,也安排了樂器的體驗,這次為了這樣人數眾多的班級,還特地準備為數不少的雙鐘、四塊、拍,為了能夠讓同學能夠與我們進行互動。其實這次的課程中,也讓我講到我認為應該不會提到的南管較深的樂理,如管門、大韻、撩拍等等觀念,雖然也只是三言兩語,但同學們也盡他們的理解範圍與我進行應答,也是一次難得的經驗!

 

此外,在樂器的體驗時間,我在一旁也發現,真的不愧是科班出生的學生,許多同學一拿起樂器,便能輕鬆上手,琵琶、三弦、洞簫三兩下便”未成曲調,先有韻”,相當有學習南管的先天條件!雖然同學們一直覺得看工尺譜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是相當具有學習的心,一直向這次參與講座的三位社員提問,讓我真的好幾次都想延攬這些有興趣及先天條件不錯的同學來學習南管,所以也藉機宣傳振聲社在今年7月的課程,希望能為南管注入更多的活力。


後記:在我們離開後,也接到 蔡耿銘老師的來電,提及學生對於這次的課程覺得相當精采,相信對我們以及授課同學而言,都是一次相當有趣的經驗!

****** ****** ****** ******
這次感謝子文願意自台中南下,接此任務。非假日的活動,要派出合適人選,對我們是有困難的。很幸運本日我們的講座三人小組都有空,也願意出馬,一樣是委請子文擔任主講,搭配兩位社員宏昌與雅幸的協助、載運與接送(連同本次,大家已經有三次的合作經驗)。感謝我們這些社員從不計較年齡、輩份、資歷與利益,總是能夠齊心齊力把事情給圓滿,把最好的給傳授出去。
****** ****** ****** ******

更多照片見此:


也來看看<歷史上的今天-2010-04-26台南大學音樂系來訪>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2016-04-02(六)南管進階班之四塊課程(1)

2016-04-02()南管進階班之四塊課程(1)

去年入門班結束之後,有一半左右的學員繼續留在振聲社學習。鑑於這個原因,振聲社今年就不開入門班的課程,而將入門班轉由與文資處合作,以減少我們在行政上的工作,並專注於培養這一批想持續學習的學員身上。

進階班的課程早自去年開始,也曾經歷過一番樂器的採買,不少學員都各自擁有了自己想學習的南管樂器。不過,有樂器之外,還是得多靠自己平日的練習才能有較明顯的進步。幾個月下來,大部份學員們都有長足的進步,也一直擁有學習的熱情。如何能讓學員將學習的熱度保持,一直是我們課程思考的重點。

教學的確是很傷神勞累的事,看似簡單的課程中,我們要一直保持對每位學員進度差異的觀察,並持續地調整教學的內容。但我們自己也有館內要學習的進度要練,有時真是有蠟燭兩頭燒的感覺。

考慮學員的程度,與目前振聲社的社員,還有很大的學習差距,混合練習並不適當。所以目前先把每週六下午的3點到4點的時間讓出,給進階班的學員有練習的空間與時間。為了加強大家對樂器的概念與能力,自4月起,將安排下四管的教學練習,持續到五月。如果大家都有認真學習與回家練習,必定很快就能夠上手。

以前學習下四管,很少經過老師很正式的教學,大多數是缺人手時,要我們去填補那個位置,然後才簡單地講了操作的大要,剩下的就得靠自己去摸索,可說是邊演奏邊學習。所以往往會演變成某件傢俬,是某個人的專屬。但下四管的樂器,其實是很活潑、有趣,又比其他樂器容易上手的,只是一開始會比較困難,熟悉節奏之後,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變化了。

這次的四塊教學,要感謝子文的大心。我們知道他現在正在趕畢業論文之中,每週六早上又有鳳山社大的課程,與子文商量時,也是有點擔心他忙不過來,所以我們的設計是雙老師制度,以子文老師的教學為主,另一位社員為輔,若子文無法到課時,還是有教學的人員可以負責。


教學不比演奏,可以隨興發揮。為了要讓學生上手,子文老師也是要預先備課、研究、與設計讓學生容易明白與上手的四塊打法。前一晚還到振聲社預錄了配合琵琶指法的四塊手法,以便讓學生可以隨時參考。今日上課時,果然大家都馬上就上手了,真是快速。

振聲社會打四塊的社員不多,打得好的更少。所以今天也有不少社員來一起學習。能夠有這樣多人一起沉浸在共同學習之中,真是很幸福的事。短短的一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今天還有學員特地請父親煮了非常好吃的香菇麻油雞飯來與我們分享,並且要特別強調的,是西港麻油喔(在地的)!!!真是太好吃了!!還有自下營挖來的新鮮豆薯,也有打算今天來打小麥草汁的社員,結果有的社員就準備了水果、堅果、還有扛了食物調理機來,連刨絲器這種東西都出現了。

學習是很容易肚子餓的,真是感謝大家的大心哩!!!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2016-03-27(日)《高雄內門行》

2016-03-27()《高雄內門行》

最近這一陣子,”內門”這兩個字,經常出現在振聲社的對話中。

振聲社有幾位熱心於內門香科的活動的學員,有的在當地擔任文史導覽員,有的再遠也要去參與這個得登山繞境的全天活動(今年香科真是下足四日的雨),並且還號召大家還糾團前往。除此之外,還有個蠻吸引我們這些南管人的誘因,就是內門也有個南管社團-【新興莊集聲社】,南管人就是這般,見到”南管’二字,很難眼睛不發亮的。有趣的是,當地人卻都把它給簡化成”新興社”,也就這樣以訛傳訛,連官方都誤以為這內門南管真的叫新興社哩!!



但有趣的是這個調查寫的竟是兩個不同的社團?


過年時,右昌光安社洪館東來訪時,有提到目前正在內門集聲社任教。本週內門今年香科(3/22-3/25)已結束,4月開始有[高雄市羅漢門人文協會]協辦的內門文史導覽。一向不愛湊熱鬧的我們,剛好趁本週日內門不怎樣擠的時候,來去認識一下內門的文史風情(所謂的[內門學]),也給洪館東與集聲社的小朋友們探探班。

內門「羅漢門迎佛祖」已獲文化部列名「國家重要民俗」。提到內門,很容易讓人聯想的有兩樣。一是總舖師,據說當年幾乎是每五戶鄉民就有一戶人家是靠辦桌維生。二是宋江陣,除了一般的宋江陣之外,也有足以呈現內門人文地理特色的[平埔宋江陣],據說是全台絕無僅有的三陣。

[平埔宋江陣], 陣式與操練都和其他宋江陣不一樣。有平埔宋江陣的地方,就是「大埔、茅埔、石坑」這三個平埔族的聚落組成。他們師出同源,所以他們都有一項傳統,拜觀音佛祖前要先「拜祖」(平埔族祖先),平埔族戴理腦(戴朝清),因為當時平埔族人替清朝政府平亂,還有受封「六品騎衛」官職。(以上由我們的學員解說提供)

(活動見此: 2016高雄內門宋江陣 http://www.who-ha.com.tw/newsList.html )

因為週六振聲社的練習結束得晚,大家又忙了一天,週日的早上,總是希望能夠睡到自然醒,而洪館東在內門的課程是下午三點開始,考慮這一點,我們決定兩點左右抵達[南海紫竹寺]。因為住大社的社員沒有交通工具到內門,我們這台車必須要先到大社,順便在大社一起午餐。由於今日剛好是觀世音菩薩誕辰(俗稱[佛祖生]),我們就趁此搭上子文家茹素的機會。子文的家人為我們準備了好吃的素食春捲,以及很好喝的湯,午餐結束,還有豐富的各式水果與點心,接著又泡起茶來,還看到了好久不見的[阿順]。因為車子還有空位,後來子文的父母也與我們一同前往內門走走。

子文的父親很熱心地要帶我們看看沿途的風景,這一帶是很有名的惡地形,主要農作物是竹筍與花生之類,因為繞了一些路,所以比預計的時間晚了點到達。還好大家也都差不多時間抵達,會合之後,先到正殿向觀世音菩薩禮拜一番,我們的導覽員就開始進行解說。

今天來寺裡拜拜的人真是不少,外頭還有國樂團正在準備奏樂。差不多快三點,我們先去2樓的集聲社看看,沒想到除了小朋友之外,一屋子都是人哩(哈哈哈~難道是洪館東漏了消息嗎?)。我們正在與小朋友們哈啦時,洪館東一行人就到了。由於洪館東之前有提到不打算繼續任教的想法,原本這一次繞境結束後,就不來了,因為我們提起週日打算來內門一訪,商請他至少到今天,所以今天是他在集聲社的最後一堂課(本來我們是不打算驚動任何人,悄悄地來探班的呢~沒想到中間發現很有可能會”探沒班”,只好先招了要來內門的計劃,哈哈…...)

為了我們今天要來,洪館東居然準備了一堆水果與食物(最怕就是讓人家勞師動眾),集聲社原本的社員就不少,加上我們老中小一行十人,整個館就被擠得滿滿地。因為我們稍晚還想到內門各地認識一下內門的歷史背景,也擔心延誤小朋友的上課時間,因此先邀請這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們和奏了首「五湖遊」,大家真是很大器,馬上答應。後來又唱了首曲子。我們也問了一些好奇寶寶會問的問題,比如:你們是誰先來學的呢?為何會想要來學?....等等。小朋友們也很活潑而誠實地一一回答。

這期間,我們那位本來滿口答應要負責今日導覽的學員,突然接到家族指令,要來內門請回進香的媽祖,因此他必須要隨車護媽祖回台南,居然就這樣把我們給丟下,真是要大喊「天公伯,怎這樣對待第一次到內門的人呀!!」。還好這位學員還算有道義,給了一支電話與人名,要我們與此地的一位文史協會總幹事聯絡,他已經商請這位總幹事為我們導覽,看我們何時要離開這兒,可以打電話與其聯絡。

就這樣,我們終於硬著頭皮打電話給這位洪總幹事,約好了廟前的宋江文化館見面。洪總幹事還丟下他的事,開車來與我們會合,他的熱情,讓我們把原本的不好意思與被放鴿子的鬱悶心情,全拋到九宵雲外,就這樣與洪總幹事一路拜訪了三個地方,見識了平埔族的「東家太祖」、「平埔宋江陣之橫山會館」、「戴理腦」之墓。聽他講述內門的特殊平埔族文化,還有首次見到那樣多特殊的姓氏與由來,真是太感謝了!!!我們還彎進小路,深入民宅,才得見平埔族人祭拜的祖先,若無人帶領,恐怕來幾次內門,都只能是錯過。

導覽結束後,我們回到集聲社與還留在那邊的子文會合,時間也將近六點多,是該用餐的時間了。小朋友們大約也知道今天是洪老師的最後一堂課,大家還在鬧著時,有小朋友眼淚就掉下來了。今年這一批學生將要升上國中,大家的年齡相當,也是因為這樣,才相互吸引,前來學習。洪館東對這群小孩非常地用心,小朋友們自然是依依不捨,這種離別心情,我們在那個年紀時,也遇過好幾回,尤其是夏令營結束時。不過,右昌到內門也並不遠,老師住哪邊也很容易找,總是再見面的機會是很多的啦~

今天負責開車的社員,有點感冒中,加上要先返回大社,再回台南,有體力與時間上的壓力。在停車場就先與光安社的翁大哥告辭,大家盛情,我們只有滿滿地感謝。回到大社子文家,也已經七點多,子文爸媽邀約我們再一起把中午的春捲給吃完,看看時間也是用餐時,就依舊讓子文爸媽也一併請了晚餐哩~我們都是很隨意的人,小節就不拘了,照舊把午餐的菜譜再擺一回,今天真是感謝好多人的招待。幸福滿滿!

內門一日行,可真是帶著滿滿知識回家呢!
本週開始有精彩的內門文史導覽,有興趣的朋友,可別錯過喔!!
接下來還有年度的宋江陣大會演出,這可是盛會哩!
若對內門香科有興趣,明年是一科三年的最後一年(下次可要再隔三年喔!),也可注意消息,前去體會一下這「羅漢門迎佛祖」的特殊活動。

更多照片請見:這邊
***************************************

**內門舊稱「羅漢門」,又稱「羅漢內門」,其源來有兩種說法︰(以下引用自內門區公所的介紹)
第一種說法是︰羅漢,印度語,佛學中位於高僧和尚之上,僅次於菩薩得稱呼,係自覺深有修養得道者,而羅漢群居之所曰「羅漢門」。早期傳說,內門是雕題黑齒之社,蠻荒之村尚無地名。因為明末大學士太漢寺沈光文先生,不滿鄭經嗣王之後,頻換其父之臣為政,乃做賦諷之,幾至不測,而變服為僧,逃底到羅漢門,結茅教授生徒,漸漸的,他就成為人文薈萃之文化發詳地。當時隨沈光文先生避難之搢紳,多屬鴻博知士,懷挾圖書,奔集幕府,橫經講學,誦法先生,洋洋乎,濟濟乎,盛於一時,後人就把「橫經講學鴻博之士」所避居之地,取名為「羅漢門」。

第二種說法是︰羅漢門原為平埔語「RUOHAN」經漢譯而成,早期在荷蘭古文地圖中曾經出現。由於本地最主要的河流:二仁溪上游河道至馬頭山附近的瑞山里和內東里交界處出口轉入田寮區,兩岸山地高聳險峻,地示巍峨重疊,有如羅漢把守在門口兩側,而內盆地位於其後有如世外桃源的廳堂,於是先民就將平埔音「RUOHAN」,附會為「羅漢門」。

**這次聽學員導覽時,提到[溝坪]二字,突然覺得這名詞好熟悉,原來是高中時期為了校際科學展覽比賽,來過這一帶與旗山做過[溝坪溪]的地質調查,乍聽溝坪,真是頓覺親切。

**內門地處丘陵區,有惡地地形以及蜿蜒的山溝溪流遍布,集聲社可算得上是最地處偏遠的南管社團。應該也是現存高雄地區最老的南管社團,雖無立郎君爺金身,卻設有郎君爺香位。是日曾詢問該社長輩,原來早年也是爐主制度,輪流各家奉祀,後來決定將集社聲歸入廟內,廟方亦提供固定經費。每月初一十五,固定至大殿前祀觀音佛祖。早年曾聘陳榮茂先生教館,後由岡山梓官的熱心師兄姐偶爾至內門帶練,去年始聘右昌光安社洪進益館東,固定每周日下午三點至晚間九點,進行教學。


*****************************************